“啤酒文化在市北根深蒂固,為啥不把市北的社區標識設計成啤酒蓋的樣子”……7月20日,市民政局聯合本報征集區市標識的活動迎來“小高潮”,一封以“夸夸小家園”的“邀請函”引來熱心市民的一致熱捧。發起討論一天下來,本報共收到來自十二區市熱心市民提供的創意建議32條。其中市北、李滄、膠南的市民熱情,精彩創意源源不斷。
■市北 特色街成居民驕傲
“要說市北的特點嘛,我覺得大的特點就是有這么多特色街,尤其是我們這條體育街。”7月20日,市民政局聯合本報發出的“夸夸小家園”的“邀請函”立即引來熱心市民的一致熱捧。家住鎮江路的劉乃里大爺一大早就打來熱線電話告訴記者,他從小就住在市北區,在退休后搬到了鎮江路,感覺近幾年不斷修建的特色街真正讓市北有了自己的特色,“一提起特色街身為市北人就感到自豪。”
劉乃里大爺告訴記者,就像他家附近的體育街,不但成為居民健身的好去處,而且也成了家里的“門面”,“來個親戚朋友啥的就帶他們去體育街玩玩,多有面子啊。”
啤酒文化已根深蒂固
得知十二區市要征集標識之后,家住登州路的劉先生立馬給記者打來電話表示,啤酒才能代表市北區,“我今天剛看到報紙,說是要征集市北區的標識,我覺得啤酒文化是能代表市北的,不光是市北文化,也能代表市北居民的娛樂。”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家附近就是啤酒街,現在也正是開街的時候,走在啤酒街上到處都是啤酒的東西,而且青啤老廠就坐落在這條街上,“晚上從這里走一下,到處都是喝啤酒吃蛤蜊的人,不光這樣,青啤也逐漸發展成為了青島市的文化,作為一名市北人,這是值得驕傲的。”
臨沂來青打工一年多的小張目前在大連路某建筑工地工作,他告訴記者,啤酒文化應該也是市北代表,他建議設計標識的時候把市北區的社區標識設計成“啤酒瓶蓋”的模樣。
商務區成市北“新地標”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談起市北,不少在市北居住的人都會提起中央商務區,雖然中央商務區仍在建設當中,但已經成為了不少市北區居民心中的“新地標”。
在市北區某電子科技公司做市場經理的李先生幾個月前剛剛在敦化路上買了一套商品房,雖然房價每平方米1萬以上,但考慮到位于中央商務區內,李先生還是咬咬牙買了下來,“以前市北給人的感覺就是老城區,中央商務區的建設算是讓市北更現代化了,不出幾年這些在建項目起來之后,這里就會高樓林立,又會成為另一個‘香港中路’了。我只是沒想好這個新地標應該用什么方式在標識上體現,但我覺得聰明的設計者如果想到了應該會好好運用吧。”
■李滄 世園會元素該融進去
“建議在李滄區社區標識的設計上融入世園會的元素。”上午11時,家住翠湖小區的楊女士打通本報熱線,電話中她興奮地表示,雖然在很多人眼里李滄并不是很優秀,但近些年它的變化還是很大的,楊女士認為2014年李滄區將承辦的世園會就是所有李滄居民自豪的一件事,而且今后也足以引以為傲。
此外,在當天的熱線和郵件中,還有不少李滄區居民提到了李滄區的永康路社區有個“愛心助殘”托養,辦得很有人情味,可以在標識設計上融入點助殘的溫馨小符號。
■膠南 剪紙、年畫元素應采納
“我是老膠南人了,我熱愛這里的一草一木,這是我的心里話。我從小就覺得我們膠南和別的區市不一樣,它很美,依山傍海 ,而且還有自己的文化遺產 ,這是我們的驕傲。”45歲的張奎男家住靈山衛,電話中他不吝言辭地將膠南的好“狠狠”地向記者夸耀了一番,在他眼里,膠南就是美和文化的代名詞。
“我們膠南和別的區市大的不同就是有很多的民間特色。”張先生告訴記者,膠南市曾是古代的瑯琊,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在這里,已經發現的30多處古文化遺址和大量的文物古跡就是好的佐證。此外,膠南還有豐富的特色民俗文化,如剪紙、油畫 、年畫等。
“貼年畫、剪剪紙一直都是我們逢年過節必做的項目。也算是我們的文化傳統了。村里很多老人都會做這些,所以強烈建議有才華的人在給我們膠南設計標識的時候能考慮到這些元素。或者是考慮到膠南的山美、水美!”張先生興奮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