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著大包小包出了火車站,面對異鄉車水馬龍,無奈茫然四顧——這一火車站“經典”場景有望隨著一套更科學、更人性化的導向標識的設立,而在鐵路上海站成為過去。記者昨天獲悉,一套全新的上海站地區導向標識設計方案已初步完成,一旦獲批,將于世博前,在南北廣場同步完成改造。
指示牌字太小“不可遠觀”
前晚6點半,天色微暗,鐵路上海站南廣場上,東南出口處,正豎立著三塊指引旅客分別搭乘公交、出租和地鐵的標識牌。由于北廣場在施工改造,導致公交站點外遷,標識牌也特別進行了注明,但剛下火車的小孟站在指示牌前觀察了10分鐘,仍摸不著頭腦。
小孟的目的地是位于寶山的上大校區,經師兄事先指點,小孟只要找到位于火車站附近的恒豐路,即可換乘公交767B到達目的地。但找了半天,卻沒有在標識牌上發現該條公交線路的信息。無奈之下,小孟只得上了一輛出租車。令他胸悶的是,出租車一個右轉彎,就開到了恒豐路上,公交車站赫然眼前。
記者在南廣場附近轉了一圈,廣場內設有好幾處標識牌,用箭頭標明火車站周邊的公交車站、郵政局、商場等配套設施。遺憾的是,標識牌上的字號稍小,以5.0的視力,十米開外看起來就很吃力了。一些標識牌掩在濃密的樹枝間,難辨身影。
而在秣陵路梅園路口,已經改建完的隧道三線、584路車站設施外形美觀,但夜幕降臨之時,遠觀卻難以辨別。
建議增設LED顯示屏
明年上海世博會將迎來7000萬以上人次的參觀者,上海站無疑將成為“世博迎賓大廳”。針對目前上海站導向系統的一些不足,閘北區政協委員劉明明因此提交提案,建議完善站區指路系統。
提案指出,鐵路上海站南廣場一些經改造過的公交車站外形美觀、設施一流,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線路標志不明顯、不清晰,難以從遠處或在夜間識別,對于不熟悉地形的外地旅客來說,尋找車站的難度不小。
劉明明建議在車站設施改造中,增設LED顯示屏,便于旅客在較遠處或夜間有效識別。此外,他還建議合理選址建造一定數量的公益服務設施,如飲水點、公共廁所、休息室等,為旅客提供人性化的周到服務。
新系統采用太陽能發電板
針對委員的提案,目前鐵路上海站管委辦已特意請來專業人士,系統設計上海站地區的導向標識。
按照新的設計方案,未來上海站導向標識將分5級:大節點導向標識、功能性導向標識、廣場(加強)導向標識、流動導向標識、特殊環境懸掛式標識等。記者在效果圖上注意到,新設計的指路標識,字體為原先的兩倍,頂部和桿身上,還分別掛上了圖示和文字說明,簡化了辨識過程。由于增設了LED顯示設備,標識可以巧妙地采用太陽能發電板解決夜間發光供電問題,即使在夜間,幾百米開外也能一目了然。
目前,鐵路上海站新的導向方案已上報有關部門,若獲批,世博會召開之前,這套更規范科學、更人性化的導向標識就將出現在上海站南北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