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小強因渾身出紅疹到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就診,經醫生確診為過敏性皮炎。在排除了食物、藥物、環境等致敏因素外,醫生認為,很可能是強強穿的新衣服引起皮膚過敏。
童裝過敏咋回事
吃的不恰當可能過敏大家都知道,怎么連穿也會引起過敏?寧醫大附院皮膚科主任介紹,如今,服裝的生產環節逐漸復雜化,可能在生產時加入化學用劑和各種輔料,從生理上說,12歲以下的兒童皮膚嬌嫩,表皮接觸外界刺激后,耐受性低于成人,更易發生過敏反應。
自治區纖維檢驗局業務科負責人認為,含腈綸、滌綸和金屬配飾的童裝較純棉、環保纖維童裝來說,更易引起孩子的過敏反應。家長在選購童裝時,應留意衣物上的成分標識。
小店童裝受歡迎
昨日,記者走訪了銀川市的3家大型商場和部分個體童裝小店。在東方紅、國芳百盛等大型商場內,陳列的童裝全部有清晰的成分標識和安全類別,當然相對價格較高。在一品牌童裝專柜內,記者看到男童牛仔褲褲腰上別的中文標識注明“B類,可直接接觸皮膚”。
但記者隨后在新華東街、前進街的5家童裝小店采訪時,發現除了正規廠家出產的部分童裝有成分標識外,所謂的外貿童裝、韓版等“潮裝”,半數找不到中文成分標識、安全類別標簽。在利民街一家童裝店內,記者拿起一件英文標注純棉的男童外套反復揉搓后發現,手感滑溜,有不透氣感。店主熱情地推薦,這是今年“走”得好的款式,是正宗韓國貨。記者問,這是啥面料啊?為啥沒有中文標識?店主回答,肯定是純棉,質量沒問題的。
雖然小店童裝安全系數不高,但這里的消費者還挺多。正在為女兒挑選外套的李女士認為,雖然品牌童裝安全系數更高,但價格偏貴。相比來說,小店的童裝款式新,價格適中。
正是因為不少市民的大意,童裝買回家后因過敏等引發的投訴也不少。據自治區工商局12315申訴舉報中心不完全統計,今年前3季度,服裝類投訴占全區商品類投訴總量的前三位。雖然我區目前尚未對童裝舉報投訴單獨分類統計,但工商人員表示,童裝投訴多數是新衣致敏。
區纖維檢驗局業務科楊主任介紹,今年6、7月份相繼對銀川市場上的童裝、貼身紡織品類進行過抽檢。抽檢結果顯示,童裝專賣品牌質量高于個體店面,甲醛類、PH值、色牢度等均符合國家要求。有30%的童裝存在無標識或成分與文字標識不相符的不安全隱患,如注明為100%純棉的童裝,經檢測面料含棉量卻不到60%。